新闻资讯

南方都市报:倾力打造人工智能岛、生物医药新基地,知识城助力广州IAB计划加速落地

2017-09-13 00:00:00

▲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
 
采写:南都记者裘萍
南都广州智库工作室出品
 
当地时间8月16日早上,美国长岛冷泉港实验室,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与冷泉港首席执行官BruceStillman谈了近5个小时。从广州的历史、区位渊源到中美的科技创新比较优势……这是一场相当愉快而卓有成效的会面,迅速促成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联手打造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设立冷泉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这是广州开发区继引进GE、百济神州等一批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后,在短时间内高效引进的又一世界级顶尖生物科学合作项目。
 
8月18日中午,广州开发区和冷泉港实验室签约的消息更新在黄埔区政府一楼大堂的LED大屏上,引起正在该区采风的媒体代表团的关注。近半年来,全国各地开发区、地方政府参访团,中央、省市媒体采访团的到访频率明显高于以往。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显示度”正在快速大幅提升。
 
8月底,赴任黄埔近8个月的周亚伟和南都记者分享了他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发展构想和实施步骤。
 
“8月21日,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与星桥腾飞集团共同打造的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SMIC)在知识城揭幕。SMIC是新加坡公司和中国企业之间首个推动双方协作及联合打造创新技术方案的平台。以此为例,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争取在年内再有若干重点项目落地。我们还大力争取省市的支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试验区。”周亚伟表示
 
“金镶玉”吸附高端人才和产业
 
南都:
今年1月17日起,你开始主政黄埔。一个月后(2月16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四个“黄金10条”招商政策面世。5月12日,聚焦人才和知识产权的两个“美玉10条”正式发布,构成黄埔、广州开发区“金镶玉”政策体系。为何一来就针对招商出招?
 
 周亚伟:
当时,受经济新常态、国际市场低迷、区划调整后磨合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其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全市、全省,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
 
开发区是广州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必须要“走在前列”,否则就不叫开发区。开发区大旗不能倒,无论如何要先“止血”。在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两份文件后,我们把强化制度供给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发力点。国务院的5号文、7号文一出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留住存量促增量,远近结合促创新,千方百计振兴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把别人用过的东西拿来一搬,而是坚持自己研究探索去找亮点、求创新,这就是“金镶玉”政策体系的由来。以前的政策几十条很难看懂,现在每个政策就清清爽爽10条,拿起来就能用,这在当时背景下,可以说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一大创新。“金镶玉”就好像一条鲇鱼,搅热了广州各区的招商热情,促进了广州全市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引得各地开发区纷纷前来学习。
 
南都:
据说你亲自参与策划推动制定了针对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两个“美玉10条”。其中人才政策的支持力度创了全国之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全国首创。为何特别重视这两部分?
 
周亚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始终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资源。人才在哪里,创新的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发展的希望就在哪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当前正处于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新枢纽核心区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凝聚更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为全区改革发展助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选择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作为突破口,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供给,构建完整的政策链条、广阔的创业舞台、高效的服务体系、完善的生活配套,打造出人才成长、发展、壮大的“生态雨林”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人才政策不光是针对人才本身,上至父母、岳父母,我们提供人才老年公寓,配有医务室等,提供星级服务;下至子女,我们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像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广州修仕倍励学校等纷纷落户。为了让“人才10条”落地,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集团。不光管住,还管落地,要做人才服务链条。
 
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我们一连拿下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几块牌子,最近,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落在我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成为实至名归的知识经济高地。
 
8月21日,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与星桥腾飞集团共同打造的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SMIC)在知识城揭幕。SMIC是新加坡公司和中国企业之间首个推动双方协作及联合打造创新技术方案的平台。以此为例,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争取在年内再有若干重点项目落地。我们还大力争取省市的支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试验区。
 
 
“现在中新知识城规划地铁到机场10分钟,到第二CBD 12分钟,到火车东站12分钟,到南沙30分钟。我区目前在建道路105条,升级改造95条,正在打通的断头路48条。最近还在布局区内有轨电车,让它真正从“盆景”变成“风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和慢性系统相结合,经过这一轮交通建设,黄埔区、开发区将形成基本综合交通路网。”周亚伟表示
 
黏合两块牌子,四个片区联动
 
南都:
2015年9月1日,广州新黄埔区举行挂牌仪式。这也意味着自2014年1月广州撤市设区后,萝岗区、黄埔区正式合并为黄埔区。两区融合是2岁的新黄埔区面临的老命题。你有何思路?
 
周亚伟:
书记一肩挑两头可以管两边,但是下面部门之间很难协调。我提出,要两块牌子捏一起,真正实现两区融合发展,形成合力,释放动力,这些工作我们取得很大进展。
 
从地理空间上,四个片区进行联动发展。
 
第一,规划第二CBD改善老黄埔基础设施滞后的面貌。第二CBD要做升级版的CBD,设计初始就要定位长远,以CBD 2.0的标准打造第二CBD,主要发展总部经济、港航服务、金融中心。第二,科学城片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技术产业,还有一些总部集聚。第三,生物岛。虽然只有1.83平方公里,却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研发高地,7月份组织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并将该论坛永久落户生物岛,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论坛。第四,中新知识城。规划123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是知识经济的象征,我们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理念,面向未来,提升知识城的规划设计水平,把生产生态生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和在硅谷一样生活”。
 
厘清这些概念后,就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明确立区之本。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就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广州打造航空、航运、科技创新三大枢纽,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就在开发区。所以铆住科技创新,这是开发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南都:
开发区曾被比喻为“太阳经济”,晚上就成了空城。如何解决产城融合的问题?
 
周亚伟: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过去是工业区,“太阳经济”的特征较为明显:“宜业”方面有优势,白天热火朝天:“宜居”方面还要加强,晚上漆黑一片。很多人白天在这里工作,晚上都回到了其他中心城区。不知道你们有无感受,现在一进开发区,城市道路和环境都有所改善。我们当前按照“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要求,基本做到城市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精致精品。城市环境的打造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打造全天候经济首先要做的事情。
 
其次是交通。现在中新知识城规划地铁到机场10分钟,到第二CBD 12分钟,到火车东站12分钟,到南沙30分钟。我区目前在建道路105条,升级改造95条,正在打通的断头路48条。最近还在布局区内有轨电车,让它真正从“盆景”变成“风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和慢性系统相结合,经过这一轮交通建设,黄埔区、开发区将形成基本综合交通路网。
 
最后,民生、教育、医疗、文化跟高端产业密不可分,高端人才一定要配套高端医疗、教育、文化等。西班牙巴塞罗那医学院、切尔西足球俱乐部中国区总部近期准备落户。我们最近还在和麻省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洽谈国际合作。
 
为了提高黄埔文化的显示度,我们专门成立了黄埔文化集团,紧紧围绕黄埔军校、“一带一路”等题材做文章,擦亮黄埔文化品牌。
 
我认为,将来的竞争不是经济的竞争,而是软实力的竞争,包括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统计显示,2016年度广州市新增常住人口54万人,其中黄埔区、开发区增加了近2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20%,增量和增幅居全市之首。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产业、文化、医疗、教育等同步布局,点亮黄埔区、开发区的“月亮经济”,由原来的单一“太阳经济”转变成“全天候经济”,让黄埔区、开发区更加宜居宜业。
 
瞄准高端前沿,发力IAB尖端产业
 
南都: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重点扶持的四类产业。接下来还有什么政策利好或者透露一下招商方向?
 
周亚伟:
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要种什么样的作物,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发区是一片创新的沃土,一定要发展高端产业。一般制造业坚决不给进,因为土地稀缺,玩概念的不要,我们强调要引进真正的IAB尖端产业。
 
下一步,围绕广州市IAB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即将出台IAB三大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三个三”:即规划3平方公里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人工智能岛,聚集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项目;加快建设3.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引领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开展NEM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和区块链技术在我区应用的探索,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促进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广州建成“世界显示之都”和“国际软件名城”、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强市,打造成为影响全球、领跑全国的IAB产业示范集聚区。
 
南都:
你刚从美日招商归来,其重大成果是,广州开发区和冷泉港实验室签约。冷泉港实验室为何选择黄埔?你此行有什么感触?
 
周亚伟:
一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政策好;另一方面,我们有生物医药领域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欧美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也在紧缩,这些优秀的科研机构也需要寻找新的平台进行成果转化,契机很好。
 
我和冷泉港首席执行官B ruceStillm an先生从早上谈到中午,从广州的历史、区位渊源到中美的科技创新比较优势等,足足谈了将近5个小时。下午他亲自陪同代表团参观了实验室,晚上邀请我在官邸私宴。我在宴会上遇到很多外交官、科学家等,他们的真诚和对科学的尊重态度让我很感动。
 
冷泉港的科学家别墅都在山里,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幽静,可以说是科学家的天堂。我想,我们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人工智能岛、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也要参考借鉴冷泉港的成功经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有生产、有生活、有生态,工作环境要看得见山,望得到水,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丰收”。
 
我们的人才政策不光是针对人才本身,上至父母、岳父母,我们提供人才老年公寓,配有医务室等,提供星级服务;下至子女,我们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像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广州修仕倍励学校等纷纷落户。为了让“人才10条”落地,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集团。不光管住,还管落地,要做人才服务链条。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广州建成“世界显示之都”和“国际软件名城”、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强市,打造成为影响全球、领跑全国的IAB产业示范集聚区。
———周亚伟
 
“我们将在知识城布局的人工智能岛,其中1平方公里起步区,重点聚集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提升产业链价值链配置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智能驾驶、区块链等高端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精尖项目。”周亚伟表示
 
焦点
人工智能
引知名龙头企业,推“机器换人”
 
南都:
你提到要填一填人工智能的“空”,黄埔人工智能产业同比国内其他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园区有何优劣势?下一步如何发力?
 
周亚伟:
ABB、安川、库卡等智能装备国际行业巨头在华布局已基本完成,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华北等地区,鲜有在广东省布局。针对国际龙头企业缺位问题,广州开发区全力引进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企业,目前已引进发那科华南生产基地、安川机器人华南生产基地,并与库卡公司、A B B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及备忘录。
 
近年来,上海、徐州、常州、重庆、昆山、青岛、哈尔滨等地迅速推进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园区及基地建设,并抢先出台专项政策吸引企业落户。相较而言,我们的产业集聚度和园区专业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我区的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方面。接下来,我们在知识城布局的人工智能岛,其中1平方公里起步区,重点聚集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提升产业链价值链配置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智能驾驶、区块链等高端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精尖项目。在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安防、智能驾驶等领域重点突破,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层突破,注重人工智能的应用,特别是与制造业的结合。鼓励本区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实施生产工艺升级改造,推动机器换人。
 
 
“知识城是发展生物医药的新基地。未来将发挥其空间充足优势,规划建设产业价值创新园,布局一批高端医疗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加快建设整合商业模式、技术集成和产品创新,承接科学城、生物岛孵化及产业化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全球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制造、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和总部,吸引相应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和产业配套项目进驻,实现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的高度集聚融合。”周亚伟说
 
生物医药
科学城、生物岛、知识城各有侧重
 
南都:
黄埔的生物医药集群形成了的“大分散、小集聚”产业空间布局特征,比如科学城、生物岛、知识城等片区如何优化空间布局,协调各自定位?
 
周亚伟:
目前,我区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总数613家,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占全市5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可以说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最具显示度的标签。
 
科学城是我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区域,集聚了超过70%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和科技创新资源,也拥有了较完善的商业、居住环境。未来将着力集聚和壮大一批精准医疗领域高成长企业,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搭建生态圈,孵化一大批中小企业,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中心。
 
生物岛搭建了“中英生物科技之桥”、“中以生物科技之桥”等国际合作平台,未来将持续推进与以色列、英国、美国等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的链接,大力引进医疗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快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端总部经济区。
 
知识城是发展生物医药的新基地。未来将发挥其空间充足优势,规划建设产业价值创新园,布局一批高端医疗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加快建设整合商业模式、技术集成和产品创新,承接科学城、生物岛孵化及产业化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全球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器制造、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和总部,吸引相应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和产业配套项目进驻,实现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的高度集聚融合。
 
(消息整理自:南方都市报,有删节)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