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羊城晚报:全球知识经济 汇聚广州成就千亿大城

2018-11-29 10:29:19

 

2018年11月,中新广州知识城航拍图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广州知识城凤凰湖畔建筑群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陈土华 赖伟敏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通讯员 陈土华
 
 
广州
 
中新广州知识城
 
2018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正式在新加坡签订。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双方将积极拓展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跨国合作标志性项目,是新加坡与广东省共同倡导创立的经济转型样板工程,也是广东省战略发展新平台,省政府赋予知识城管委会部分省级管理权限。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愿景是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汇聚高端产业与人才,打造一座经济、人文与生态高度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2012年,知识城建设初具雏形。按照规划,到2020年将初步建成为世界知识经济高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
 
以“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为目标,承担着广州“两个窗口作用”平台作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且看本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标志地特别报道——
 
 
威水史
 
A带动全省转型升级 中新知识城应运而生
 
200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团访问新加坡,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谈时,提出粤新共建标志性专案构想;第二年3月24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和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知识城”项目的备忘录》,将“专案构想”变成现实。
 
2010年6月30日,广东和新加坡双方领导人在广州中心城区东北部的九龙镇,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正式宣布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建。
 
为什么要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广东和新加坡签约敲定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时,一个在当时颇为新潮的词——“知识经济”经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编撰的《知识城背景研究报告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于2009年在广州公务员群体中广为传播。这部9年前编撰的汇编,在《知识经济概述》篇章中,将“知识经济”定义为“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当时,虽然改革开放已有30年,广东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产品层次总体偏低、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广东全省带头转型升级。汇编从新加坡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等中新合作项目知识经济发展经验,提示中新广州知识城如何根据前人经验,率先转型升级。
 
 
B前人制定高规格思路 后人继承前人思路优化提升
 
在“发展知识经济”引领下,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工作,于奠基后正式铺开。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主持的规划,将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生态和城镇空间呈50:50比例的新型城市。
 
遵循汇编中对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和引进知识经济的要求,广州市在2012年实施《广州市中新知识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内容,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将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金融服务、先进制造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重点引进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知识经济项目。条例还要求,通过产业促进、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持续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产业。
 
“回顾当初的规划,再看如今知识城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我们觉得如今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既遵循前人的规划,也有所提升。”广州知识城国规分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最新版《广州知识城总体提升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2018-2035年)》(以下简称“提升规划”)时告诉记者,知识城后来者,严格按照包括刘太格在内的为广州知识城规划作贡献者的概念,持续优化建设知识城。按照提升规划,广州知识城2018年至2035年的建设,依然按照生态和城镇50:50比例建设,避免了不少新城在后续规划建设中的过度开发问题。在50%的城镇比例中,按生产空间35%、配套空间45%、居住空间20%规划布置,对标雄安新区组团发展理念,差异引导组团发展,维持产业空间,丰富配套空间,提质居住空间。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精神,中新广州知识城在产业规划上,设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创新园,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孵化园,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园,基本对应了条例所规划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和引进的产业。
 
2015年新黄埔区成立以来,当地持续按照汇编和条例的要求,改善广州知识城的营商环境。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引进、风险投资等方面的“金镶玉”系列10条政策,旨在将包括广州知识城在内的黄埔区和广州开发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国家级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调整和简化各类行政审批手续,推进重大项目在包括广州知识城在内的黄埔区和广州开发区,尽快落地并促进企业筹建。2018年11月,该区还推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18条优惠政策,广州知识城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同样受惠。
 
C开城八年为广州争光 拥有多个全国唯一或首创荣誉
 
2017年以来,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速度迅猛。通过8年的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已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8年11月统计,过去8年,广州知识城已累计注册企业1216家,注册资本1258.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11.85亿元,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引进了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冷泉港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疫苗产业基地、诺诚健华、绿叶、康方、康融等国内外顶尖项目和研发机构。
 
在众多产业和项目中,最能和“知识”二字挂钩的,为“知识产权运用和综合保护”。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这是国内唯一获此称号的区域,中新广州知识城同时也是中新两国知识产权战略合作示范区。聚集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等80多家、多层级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素。
 
“广州知识城在建设过程中,还有多个全国唯一或者首创的荣誉。”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知识城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的试点,目前已完成智慧政务、智能电网等47项创建任务。根据《知识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三年建设计划(2018-2020年)》,广州知识城将大力推进智慧市政、智能交通等各项智慧设施建设;规划建设10座220/20千伏直降电压序列模式的“会呼吸”智能变电站,首创中国“花瓣型”智慧电网体系,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规划到2030年建设88.6公里综合管廊,建设密度有望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新征程
 
A剑指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
 
开城8年已成千亿大城,世界各地的知识经济已在这里汇聚成生产力,为中国广州夺得多项荣誉……记者获悉,升级成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将以“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为目标,持续推进建设发展。
 
据了解,在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后,作为广州开发区及广州的知识经济发展“样板”,广州知识城将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朝着“努力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的目标迈进。包括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在知识城全部覆盖落地,探索开展“模拟自贸区、比照自贸港”实验。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打造“先进制造+自由贸易”典范。
 
同时,知识城已梳理出关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食药品监管、重点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18条政策,争取创新政策先试先行落地。广州知识城还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强区的“金字招牌”,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重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交易中心,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打造知识产权地标。争取设立“一带一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创新载体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创新平台,知识城还将建设粤港澳融合发展创新平台。重点打造与港澳营商环境对接、经济发展协同的合作体系。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孵化园空间,争取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中心(所)和科技创新基地,力争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凝聚力核心区。
 
此外,还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在全面推进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尽早争取“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牌子,努力为特大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提供鲜活的“广东经验”。
 
B规划8条轨道交通,构建现代交通枢纽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规划建设中,广州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确保区域生态红线为前提,划定生态安全底线、框定生态发展框架;规划“环山绕城”休闲游憩系统,高标准打造“公园城市”,营造与广州主城区截然不同的生态体验,增强地区吸引力;所有小区、企业、道路、绿化100%落实海绵理念,打造覆盖整个广州知识城的“大海绵体”;深化城市空间意向,营造“城在林中,山水相望”的整体新型城镇形态,用绣花功夫般的设计精细化城市设计管控与引导建设实施。
 
为缩短广州知识城与广州主城区、广州和大湾区内其他组团及重要枢纽的距离,广州知识城将构建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化解快速通达问题。通过规划,广州知识城将建设8条轨道交通线、5条高速公路和7条城市快速路,组成骨干路网,构成“南北贯通、山海相连、东西合璧、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枢纽。目前,地铁知识城专线已开通运营,地铁14号线拟定于今年底开通、地铁21号线预计明年通往广州中心城区,穗莞深城际铁路正在施工,有轨电车即将动工建设;目前已经规划“知识城-机场”、“知识城-东站”、“知识城-南沙”等时速200公里高速地铁的建设,在知识城设值机楼,开通后到白云机场只需10分钟。通过四条高速地铁,知识城将作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创新港”, 紧密串联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空港经济区)的国际航空港、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南沙自贸区)的国际航运港,共同形成广州经济发展“外三角” 空间布局。
 
亲历者
 
卡尔蔡司
 
20年前 这里是一片荔枝林
 
“周边就是一大片荔枝林,我们是第一个在这里建设的企业。”卡尔蔡司光学中国区总裁彭伟所指的“这里”,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尚未开建时的原白云区九佛镇。
 
1998年,蔡司集团在广州九佛的第一间工厂投产,用彭伟的话说,“生产一些很基础的眼镜镜片,主要以人力生产为主。” 2005年,原白云区九佛镇和原增城市镇龙镇合并为原萝岗区九龙镇;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在九龙镇奠基开建;2015年,九龙镇由新黄埔区所辖。一系列变化,也让蔡司集团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有了新的产业需求。
 
2018年10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办今年第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落成仪式。仪式会场之一,恰好就在蔡司集团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内。“这是一座工业4.0形态的新工厂,生产线是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彭伟介绍,新项目名为“蔡司新视界”。对比20年前草创时的场景,彭伟称,智能化自动化取代当年的手工生产,单纯镜片制造变为如今高折射率高端定制功能型视光产品和高端眼科器具制造。
 
 
粤芯
 
广州有了
 
高端芯片研发人才
 
在“蔡司新视界”开工后一小时,同在广州知识城内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厂房封顶仪式。作为广州第一座12寸芯片厂,该公司有望解决广州市缺乏芯片制造业的遗憾,同时有望带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今年3月份打桩,10月11日封顶完成,预计明年3月所有设备都会搬入,我想这种速度是世界级速度。” 粤芯副总裁李海明表示,他们享受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于企业投资建设上的各种审批便利,使得这座富有科技含量、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能要两三年时间才建完的厂房,不到8个月就实现从打桩到封顶。李海明表示,预计2019年正式投产后,粤芯将聘用800名员工,其中450人为高级研发人员,这让高端芯片研发制造人才在广州多了一个汇集之处。
 
 
百济神州
 
这里完全满足
 
全流程需求
 
就在蔡司和粤芯项目传出喜讯前一个月,同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落户、投资超过22亿元的百济神州广州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首期项目主体建筑封顶。项目的落成投产,有望成为广东首个批量生产生物抗癌药的企业。“选址这里,是因为这里完全符合生物医药生产研发的全流程。”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李康博士介绍,考虑到土地批出、环保标准、产业规模等各项限制,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难以实现同一场址满足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需求。选址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恰好能满足企业全流程生产的需求。他相信这是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近年纷纷进驻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原因。
 
 
新加坡专才
 
学术成果在这里
 
变为实际生产力
 
“没有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合作,这些学术成果可能永远只停留在论文上。”看到一个个学术成果在中国广州被孵化,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科研主任王毅华发出感叹。2017年9月才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落地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通过一年时间,让7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或者成立公司变为实际生产力。目前,该研究院正在协助超过10项科研成果变为生产力。通过在广州嫁接孵化资源,王毅华认为中国的投资者目前对知识产权转化类投资相当重视。
 
“在这里待了两年,证明了当初从新加坡来到这里发展是正确的。”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李烈涛说,项目诞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学院,两年前移师知识城,看重的正是这里的城市规划有熟悉的味道。来恩生物所在的广州知识城腾飞园,便是中新两国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载体,目前已进驻企业近60家。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