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南方都市报:知识城注册企业近千家 注册资本逾千亿元

2018-07-12 17:51:26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重点整体引进中新两国及其他国家的顶尖团队,加速国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落地转化。南都记者 马强 摄
       围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IA B”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N E M”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正着力实现“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广州创造”的快速跃升。地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八年蝶变,凭借在人才、招商、科技、金融等多个层面独有的“政策优势”,早已拉开产业布局的大幕。
       目前,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已有近千家,注册资本1061亿元,打造了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生态环境。为何人人都想买这只优良的“原始股”?作为新兴产业的集中地和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样板,不得不说,粤新“软件”合作已经成为了中新广州知识城为打造国际宜居宜业优良环境的“幕后英雄”。
       科研成果转化
       加速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落地
       近日,在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称“知识城”)成立八周年前夕,来自粤新两地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理事成员汇聚一堂,就研究院发展规划进行交流。远道而来参加理事会议的南洋理工大学曾少华教授表示,他的项目是研究院首个签约落地的产业化项目,他本人也见证了研究院成长的历程。
       据了解,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中新两国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新知识城管理委员会、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重点整体引进两国及其他国家的顶尖团队,加速国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落地转化。
       “现在燃料电池在中国非常火热,它续航能力强、成本低、使用方便,而且与新能源经济有关。”曾少华说,他的项目就是开发新型氢电池所用的膜电极,实现催化层面的高效利用和膜电极的高性能使用。
       曾少华的合伙人正与广汽集团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然而在技术上氢电池面临着氢气制造、储能蓄能等挑战,无法实现量产,他们还需从国外买来燃料电池,“这部分最贵、最核心”,现在他们都希望能开发并使用国产的燃料电池,恰好曾少华掌握了氢电池中最关键的催化剂技术。
       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是研究院项目的特点,如南洋理工大学针对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而开发的游戏系统,华南理工大学基于视频检测的施工地段交叉路口的安全预警技术研究等等。现在研究院已经形成了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新能源、食品营养与安全、用材料和人工智能六大方向,从2017年3月注册至今,研究院已经有24个项目进驻,其中17个是中新两国合作的科研项目。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近20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人员超过60人。
       谈到新加坡的产学研情况,曾少华说,“劳斯莱斯、宝马等国际企业的研究所就在南洋理工大学,南大校企合作由来已久,希望能给广州带来科研产业化的经验。”
       “新加坡有高端技术,科研成果市场化程度高,但苦于市场较小,中国市场广阔对其技术成果的转化更具吸引力,中方也正好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引进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经验,加速国内的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翁文炳表示,中新双方加强产学研方面合作可优势互补。
       知识产权保护
       让中外企业安心投资、营商
       在粤新交流中,软件转移卓越中心从去年开始举办的“启航中国”系列课程,给两地企业往来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旨在为新加坡企业提供了解华南区营商环境和帮助企业落户广州和知识城的机会。今年5月,第二届“启航中国”带着新加坡企业再次走进知识城、广州开发区。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开发区公司的知识产权顾问钟俊荣在接受企业咨询的时候发现,新加坡企业家非常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来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国申请商标流程、服务价格以及专利申请周期等等。来自新加坡国际先进生物药理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咨潮补充道,“我们更加关心带来的技术是否能得到当地的保护”。
       “新加坡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高,他们的知识产权维权、执法相对成熟,”翁文炳说,新加坡知识产权局首个海外代表处也将落户知识城,近期一直在开展路演活动,协助双方信息互通有无,“我们希望建立起无缝对接的桥梁,让新加坡企业安心地来投资、营商,也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和国际市场。”
       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知识城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将知识城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知识城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价值链条和知识产权经济生态系统,这一点吸引了不少企业。
       今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广东中心整体进驻知识城。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中,中新广州知识城就是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作为首家入驻的知识城知识产权服务园区的国家级单位,审协广东中心在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据悉,审协广东中心2017年审结案量达到了151951件,占全国审查量的1/5,一方面通过专利审查提升专利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审查资源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提升专利质量。
       除了审协广东中心,知识城还引入了法定机构“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及“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审查、保护和服务体系。
      产业集聚
      五大价值创新园区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不少落地项目都得益于粤新开展频繁而深入的交流活动。”翁文炳告诉记者,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本身就充当着桥梁平台的角色,从2010年开始举办政府人员三年培训计划,“‘请进来’邀请新加坡专家来做培训,每年至少要办三到四次;‘走出去’则组团到新加坡参加浸入式培训,持续两周左右。”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就是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项目之一,软件转移卓越中心(CEST )主办了不少品牌活动,中心与中新两国政府及各大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机构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高端论坛举办、培训考察组织、商务咨询与拓展顾问等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成为国际化知识转移的重要基地。
       除此之外,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主导下,不同开发商已经在知识城内各个地块“孵化”出不少专业的平台,如“中英能源与气候变化创新和融资平台”、“西门子智慧生态展示中心”等等,形成了初步的产业聚集态势。
       新加坡的江壹工业私人有限公司正准备在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SM IC)设立基地,这是一个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星桥腾飞(新加坡开发商)联合建立的合作平台,旨在帮助新加坡先进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国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并最终汇入全球工业4.0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已经先行入驻了一批自动化生产领域的新加坡企业,如做环保洗碗机、制冷机和物联网废水处理循环的江壹工业、致力于业内冷却系统优化的巴斯克环保科技企业、定制化精密机电的雅科贝思等等,共同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和提供解决方案。
       “选址地点要容易获得大量相关人才,要重视商业,尊重专利,鼓励绿色技术。能够方便接触到各种各样技能互补的企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江壹工业董事总经理江民超提出对这项新投资的期望。
       目前,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已有近千家,注册资本1061亿元。知识城围绕五大价值创新园区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一代的高端高新产业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实习生 黄茜
 

其他新闻